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云南省彝良县:竹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发布日期:2021-12-13 来源:农村青年网

云南省彝良县:竹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文/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委组织部  黄丽

竹产业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四大富民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彝良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提升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推动竹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彝良县位于中国竹子分布的混合竹林带区,复杂的地形地貌、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及多样的土壤类型,孕育了竹类资源的多样性,全县共有竹类植物12属30种。乡土竹种以筇竹、方竹分布较广,有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天然毛竹林——彝良海子坪自然保护区。县内竹类种质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今年来,彝良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构建“4+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要求,以党建引领高度组织化发展竹产业,计划新植竹子16.5万亩,组织实施低效竹林改造5万亩,全县竹产业面积达83万亩。2021年进入丰产后,预计全县竹产业产值将突破6.6亿元。竹产业正成为彝良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建强组织体系激活竹产业发展“新动能”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成立县、乡、村三级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兑现产业奖补3200万余元,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政策、经费保障;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股、劳务雇佣等多种方式加入新型经营主体,以高度组织化引领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做好竹农与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双绑”。通过龙头企业捆绑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明确保护价格,合作社捆绑农户签订管护协议明确保护价格的发展方式,与龙头企业进行产销对接,劳务合作,全县13家竹产业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或流转方式共集中土地3万余亩,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带动农户8246户3.3万余人发展竹产业,户均实现增收11000元。

延伸产业链条向竹子全身“要价值”

为促进产品开发,拓展销路,彝良县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山益宝等竹子种植加工企业3家,进行竹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出的环保餐具等竹制精深加工产品远销重庆、成都、辽宁、上海等地和日本、韩国等国家;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先后引进李长青、胡劲松、朱松明等知名专家学者研发竹笋系列产品,目前已开发保鲜笋、火锅片、笋丝等20多个生态有机竹笋系列品种,确保鲜笋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推动全县竹产业由“原材料”向“中高端产品”转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小草坝万亩竹产业基地提质布景,打造集竹海观光、竹笋采收、竹林康养为一体的竹产业综合示范园,探索竹生态、竹编、竹雕、竹宴、竹文化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大的发展红利,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来源:《农村青年》融媒体中心

终审:蔺玉红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

值班编辑:农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