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现存的明代圣旨:袁可立诰命卷

发布日期:2022-01-20 来源:农村青年网

提到圣旨,人们总是想起电视剧上那些公公太监们双手擎开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桥段其实那些不算专业的戏说镜头与现实中的圣旨还是有一定差异的。首先真实的圣旨宽度一般在33厘米左右,长度没有硬性规定,随内容的不同从2米到5米不等,一个人的双手展不开再者现存的圣旨多半是册封诰命或敕命,只有类似的恩荣才可能被自己的后世子孙世代相传,这类圣旨的开头也并不是“皇帝诏曰”而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封建社会,圣旨是皇权的象征,它能代表皇帝下达的最高旨意。圣旨两端的轴柄质地也随对应官员的品级不同而不同:一品为玉,二品为黑犀牛角,三品为贴金,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圣旨的用料十分考究,一般用江南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上下天地边花纹也不相同,且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图案作为圣旨特有的防伪标志。且圣旨对应五品以上的官员称诰命,五品以下官员的叫敕命,圣旨的颜色也因颁赐官员品级的不同而有区别,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官员的官衔和品级越高。

明代圣旨从拟稿到缮写均由顶尖文化高手完成,在颇富史料价值的同时,具有极大的艺术鉴赏价值其行文精悍洗练,几乎达到增一字嫌其、减一字意不确的程度。

袁可立圣旨,距今399年明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袁可立因巡抚登莱赞理征东军务边功卓著,被天启皇帝颁赐的三世诰命卷,也就是说这次赐予袁家的诰命至少应该有三道可惜父、祖两道诰命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遗失,只有袁可立本人的诰命卷幸存下来,历经百年的兵燹浩劫而未被毁,实在是明史研究者的大幸。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道明代袁可立圣旨末尾曾有前人裱贴的鉴藏标识(今已脱落)道圣旨并非出自一般的内阁翰林之手,而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工笔书写。董与袁同为明代万历十七年进士,二人合作曾在山东蓬莱阁上留下著名的观海市诗巨幅刻,成为书坛之瑰宝,为海内外所重。董其昌书法素以行草见长,如此规矩的工笔正楷圣旨实罕见,有学者称其为“董氏楷书第一”。

该圣旨内容涉及明代辽东战事及袁可立任官履历等。明熹宗非常感激自己的这位帝师在国家危难之际老骥伏枥慨然赴命立挽狂澜挽回辽东败局,收复辽南大面积失地,使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在袁可立的陆运水输面前舳舻相接奴酋胆寒”,三年不敢西顾关上犯辽西。圣旨中天启帝高度称赞自己的老师道“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

 查阅《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该道圣旨奉诏而走访袁氏故老世代口口相传叫题封

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河南睢州(今睢县)人,明代隶属于睢阳卫军籍,故又有“睢阳袁可立”之称,是明末著名的清官廉吏和主战派抗清将领。袁可立的行状文和岳飞的庙记碑曾一道被清朝“文字狱”禁毁封杀数百年,连清光绪朝国史总纂官恽毓鼎也不禁感叹道:“董思白《岳庙碑》、《袁节寰墓碑》,犯时忌,祸几不测。……雍、乾间文字之祸,可见一斑。”

袁可立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有“袁青天”“长安真御史”之称。明清两代500年,苏州府名宦祠入祭者多达数百人,其中不乏狄仁杰、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况钟、海瑞、于成龙、林则徐等众多督抚大吏,而袁可立却是苏州府名宦祠中唯一入祭的一任七品小推官,可见其在推官任上政绩之显为官之清。后因谏言皇帝被罢官二十六年,晚年复出后以左通政代通政使身份为天启帝侍班帝师,被天启帝寄予厚望出任山东登莱巡抚,收难民练辽兵,故又成为明代历史上十四任登莱巡抚中唯一被列入登州府名宦祠被特祀的一任登莱巡抚。不久前,袁可立与苏东坡等被评为山东蓬莱阁六大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      近年来,中纪委和河南省纪委官方网站均推出文章和栏目纪念表彰这位卓有贡献的明代正能量风纪官员,引起很好的反响司马书香

值班编辑:刘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