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青在线  >  

穆玉鹏:班主任是这样当的

发布日期:2022-06-21 来源:农村青年网

“社会把培养、教育新人——未来一代的事业托付给我。这是我最崇高的使命。”这是笔者从山东博兴县第一中学高三级部主任穆玉鹏老师笔记本的扉页上看到的一段话。

无微不至,真情挚爱

穆玉鹏是博兴一中高三级部主任兼化学教师,1998年毕业于滨州师专,当年被分配到县一中任教,自2000年至今已经当了20多年的班主任。

穆玉鹏在给学生上课

“穆老师,谈谈您的工作经历及收获吧。”别看讲台上的穆老师口若悬河,面对笔者的问题,穆老师反而有点腼腆和拘束。他轻轻地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那我们随便聊聊,说说您工作中的几件小事吧。”穆玉鹏放松了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2006年夏天,穆玉鹏发现李刚(化名)同学的座位空着,该生也没有请假。他电话家访后得知:李刚和家人闹矛盾,厌学,借故旷课。周末他却接到李刚的电话。电话里,李刚泣不成声:“老师,我的父亲出车祸去世了,我不能……”听着李刚哽咽而痛苦的声音,穆玉鹏的脑子“嗡”的一声。他久久无语,不知道如何安慰李刚。孩子的父亲才40岁,可怜的孩子啊,这么小的年纪可怎么办……

穆老师放心不下,多次到李刚家探望。李刚的母亲情绪十分低落,不吃不喝,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李刚更是特别害怕和无助。穆玉鹏一边安慰李刚的母亲,让她打起精神做孩子的坚强后盾;一边鼓励李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打击。他对李刚说:“天有不测风云,振作起来吧,你是男子汉,将来是母亲的依靠,是她的全部希望……”

后来,李刚在穆玉鹏的安慰与关怀下返校。穆玉鹏像对待儿子一样关心他,经常带他回家,让妻子给他做好吃的。他陪李刚一起看书、学习、拉家常,给李刚讲励志故事。渐渐地,李刚的心被融化了,终于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高三的时候,李刚的成绩突飞猛进,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考了公务员,母亲也因李刚的优秀渐渐走出阴影。

学校领导和老师以及知情的家长,都夸赞穆玉鹏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家庭。没有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许不会有现在的李刚。可穆玉鹏总是谦逊地说:“这是极为平常的事,教师对学生,应该像父母之于子女,有着深沉的爱,我们的教育才称之为成功的教育。”

导向引领,助你腾飞

对于教学环境,穆玉鹏也有自己的理解:“我挚爱这片热土,如农夫之于土地。我们教师教学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从播种、育苗、施肥,到收获,无一不付出心血。但是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不只是学生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不确定的社会因素,最后忐忑不安地等待收获,还不一定有预期的成果。说到社会因素,不得不提及家庭的教育。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升学不再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干脆放弃教育;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认同的差异,着实是目前教学的一大障碍。”

穆玉鹏回忆,2004年,班里有个学生成绩不是很好,还经常违纪,甚至聚众喝酒,消费大方。他去家访,发现该生家有小规模的企业,家境殷实。聊起学生的教育,学生的父亲冷冷地对他说:“毕业后给他个厂子管理就行,学不学都一样!”看到家长这样的态度,穆玉鹏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觉得家长理念根深蒂固,不好转弯,说多了反而适得其反。在以后的家访中,他循循诱导,经常找学生聊天:“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财富的积累,而在于为人民做了多少事、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力量。”穆玉鹏在人生价值观上的引导,让这个学生最终走上正轨。该学生高考过了本科线,被录取为飞行员,成为母校第一个“在天空飞翔”的人,也成了父母的骄傲。当学生的母亲来校感谢穆玉鹏时,穆玉鹏笑着说:“看到学生的进步,我们做教师的很有成就感。”

老师们在一起分享教学心得时,穆玉鹏总是说:“教育具有一种力量,去解放和引领灵魂中最好的部分,去沉思万物中最好的东西。”是啊,哪一个老师不为自己的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而高兴呢?从黎明到深夜,从韶华到中年,教书育人,多少莘莘学子在他们的哺育下成长。

书文撰著,自我升华

既是几个班的化学老师,又担当级部主任,穆玉鹏是怎样兼顾的?“独木不成林,是我们的团队优秀。每一个老师都很敬业,都很努力。我从不以级部主任的身份去管理他们,级部主任就是生产队长,跑在前面,带头干。”

老师遇到困难他体谅、有了困惑他聆听开导、发个小脾气他也接纳。帮家里有急事的老师看管课堂、替路上堵车的老师监考……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他自喻“我就是个替补人员”。

谦逊的穆玉鹏,言谈话语中成绩总是别人的,自己永远是第二位。笔者指着那些厚厚的刊物和荣誉证书说:“穆老师,您太谦虚了,这些都是您在业务方面的建树,分享分享您的成功法宝可好?”

“建树不敢当,经验倒是非常愿意分享。”

穆玉鹏说,首先,大量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其次,每节课后都写随笔感触;最后,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穆玉鹏以一篇首发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上的论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为例向笔者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在这之前也多次投稿,总是石沉大海,可这次的成功大大激励了我。从此,我一年少则写五六篇、多则十几篇。记得有一年我写了16篇,全部发表。”说到这里,他眉宇间自信飞扬。

当笔者问穆玉鹏如今发了多少论文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在国家级期刊大约发了100多篇了吧。”

旁边一位同事替穆玉鹏补充道:“他从毕业来到我们学校,一直未间断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积极参加市、区教委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多次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每学期要听100节以上的公开课,订3份以上报刊,曾获博兴县首届十佳读书人物;先后在《基础教育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多篇。真是一位优秀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如数家珍一般滔滔不绝地介绍。

听到这里,穆玉鹏又不好意思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好书、育好人,是我永远的追求。”


值班编辑: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