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四川万源市:实施“五联”模式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发布日期:2021-12-23 来源:农村青年网

四川万源市:实施“五联”模式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文/万源市委组织部  杨令 高继兵

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四川省万源市利用本地与7个县(市)交汇、20个乡镇62个村边界相邻的区位优势和生态、富硒、有机的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班子队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风土人情等因素,主动加强与周边县(市、区)乡镇、村(社区)联系,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管、基建联动、产业联育、民风联塑“五联”模式,着力构建思想共荣、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组织联建,夯实乡村治理政治基础。针对边界地区社会管理薄弱、人员流动复杂等难题,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牵引作用。一是联合建立“指挥部”。研制农村“党建联盟”实施方案,建立双边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边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制定“双月一协商、半年一会诊、年终一盘点”等常态议事配套制度。白果镇与重庆市巴山水电公司每年组织100余名基干民兵和公司员工,联合开展防洪抗汛演练,强化应急处突能力,提升乡村治理实效。二是联合组建党小组。根据边界村党员的优势、特长及分布情况,联合组建“脱贫联帮、村事联办、山林联护、河道联巡、险情联排、纠纷联处”等功能型党小组320个,由村党支部委员兼任组长。峰桶乡与重庆市周溪乡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非洲猪瘟防控等方面配合默契,实现“一方喊话、对方跟上”,提高工作效率。党员热议,“这个党小组既给了我们不甘落伍的压力,又给我们提供了取长补短平台。”三是联合推选“院落长”。秉持“事相商、院共兴”理念,积极推行“村(居)民说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参事会”等,推选380名威望高的党员或村民组长任“院落长”,建立QQ群、微信群,把乡村治理“户要求”传递到户、落实到人。群众以顺口溜方式点赞,“边界党建有诀窍,邻里之间知锅灶,村民自治比起搞,乡村振兴来得早……”

坚持队伍联管,夯实乡村治理人才基础。建立双边日常学习、协同干事、考核评绩“匹配”模式,致力锻造一支推动乡村治理的村组干部骨干队伍。一是推行理论互学模式。坚持党群服务中心共用、智慧党建平台共享、大型主题活动共办,按照“书记轮流上讲台”办法,半年集中上1次党课,每年进行1次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等知识测试,结果在双边党员“笑脸墙”公开。固军镇红枣社区党委书记李正洪参加宣汉县石铁乡望月社区“党员活动日”后说,“走出来一听一看,方知山外有山。”二是推行工作互助模式。按照双边党员干部“1+1”组合办法和自愿领岗、协商定岗、公示明岗、群众评岗“四岗”模式,制定以脱贫攻坚、服务群众、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为重点的互助清单,联建防疫监测点57个,干群结对近1000对,开展量身服务1800余人次。白果镇原扁桶峡村主任张德周与重庆城口县沿河乡红岩村14岁孤儿张健结成对子,包揽吃穿住行,张健动情地说,“他就是我的亲人!”三是推行述职互评模式。坚持个人自评、群众相评、党员互评、组织考评“四评”办法,年底集中边界村党员干部,开展村常职干部述职和党员民主评议,倒逼边界工作落地。竹峪镇杜家坪村与陕西镇巴县黎坝镇王家坝村长期坚持以维护道路畅通、强化森林防灭火为主“党员义工”行动,深得群众好评,一直位居“边界党建”绩效评估一流方阵。

坚持基建联动,夯实乡村治理民本基础。针对边界民生薄弱环节,联合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把“边界治理”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市乡村治理惠民成效。一是打消“多彩房”改善人居环境。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契机,在12个边界村同步实施人居环境改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联合组建施工队,统一规划建设,使2000余户贫困群众住居焕然一新、风貌一致。与官渡镇杜家沟村相邻的陕西镇巴县盐场镇响洞村刘平、卢华富等群众说,“我们住上了一样的房子!”二是打通“断头路”改善群众出行。针对农村公路“群众期盼高、建设投入大”等实际,推行“统一踏勘、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统一实施”办法,整合边界村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断头路”30余公里。官渡镇二沟河村与镇巴县盐场镇柳家河村以“你修毛路、我搞硬化”模式,联通“断头路”2.3公里;铁矿镇泥溪沟村与宣汉县新华镇泥溪村以“甲补贴、乙硬化”模式,硬化“泥溪路”1.1公里。三是打破“半边事”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一边群众微心愿、双边干部大行动”,按照联建联管联用联护模式,联通“半截堰”12条,落实“公用电”23处,创办淘宝店18家,接通互联网3300余户。蜂桶乡让水坝村、桥坝咀村与城口县周溪乡鹿坪、三元村联合扩建公用水源2处,安装公用变压器3座,让群众享受更多“边界党建”红利。

坚持产业联育,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基础。综合边界地域富硒种植、特色养殖等互补性,坚持抱团发展、缩小差距,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硬实力”。一是注重支部驱动。由双边党支部牵头组建“创客联盟”18个,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达标”工程,推行“支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和“50%收益再投入+25%收益转基建+25%收益折分红”分配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兴业创业。玉带乡与巴中市平昌县镇龙镇、通江县芝苞乡联合开展“产业联育”行动,玉带乡将毛烟发展到芝苞乡并全部回收,使群众亩增收3000余元;镇龙镇无偿为玉带乡传授“南江黄羊”饲养技术,使其陡增2000多只。二是注重党员带动。以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为抓手,把带头创业作为党员“积分争星”和争做“边界先锋”硬指标,每年评选一批党员创业之星,带动2万多群众增收致富,催生“茶专家”“羊大王”“烟秀才”等创业能手。城口县双河乡柳河村组织35名党员群众到八台镇虾叭口村“取经”后,掀起高山蔬菜种植热潮,纷纷感叹“一次取经,受益一生!”三是注重基地促动。依托脱贫攻坚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整合双边产业发展资金1200余万元,培育茶叶、毛烟、中蜂等种养基地33个,带动835户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钦家村组队到井溪镇黄沙槽村学习烟叶种植技术,新建“黄钦”毛烟基地1900余亩,仅此一项人均收增480元。

坚持民风联塑,夯实乡村治理群众基础。针对地域相邻、习俗相近特点,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法治自治德治融合的“一核三治”边界治理体系,多维夯实群众根基。一是按时说“村事”。坚持经验共享、村事共商,把每月“村(居)民说事会”做法推广到边界地区,通过会前收事—现场述事—集中议事—会商定事—承诺领事—限时办事—公开评事“7道闭环流程”,共同办结“边界事”200余件,群众无不称赞,“说事会说出了群众心声,说成了发展活力,说优了乡村风气,说强了基层组织!”二是联袂定“村规”。把握边界村村相联、事事相关特点,联袂制定不滥办酒席、不敞放畜禽、不野外生火、不乱砍滥伐、不争抢堰水等“通用版”村规民约,凝聚群众自治智慧和力量。官渡镇皮窝村与陕西紫阳县麻柳镇水磨村每年组织1次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商定村规民约,浓厚比学赶超时代氛围。三是轮流办“村晚”。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治村,每年边界村轮流举办1次“村晚”,突出农民夜校“十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故事、建村史馆唤醒历史记忆等内容,并集中表扬年度“双文明户”,增强群众见贤思齐意识和乡村治理文化底蕴。白沙镇水鼓坝村临时党支部书记王世坤说,“我们边界村从不分彼此,毗邻群众就像亲戚!”

来源:《农村青年》融媒体中心

终审:李师东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

值班编辑:农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