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绿色防控 市场调研 对比试验——种田“老把式”的春耕“新策略”

发布日期:2024-03-1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周勉

  一名种粮大户正在清点农资。新华社记者周勉 摄

  怎么种能节约成本?种什么能受到市场欢迎?什么品种最适合这块地?又到一年春耕时,记者近日在农业大省湖南的田间地头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种田“老把式”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准备实施今年的春耕“新策略”。

  “我要5000包赤眼蜂。”尽管离栽插秧苗还有一段时间,但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打伞树村种粮大户钟育贤提前半个多月就拨打了预订电话。作为水稻虫害二化螟的天敌,赤眼蜂是最佳的绿色防控生物之一。这5000包赤眼蜂,足够合作社300多户社员使用。

  钟育贤是一个种田20多年的“老把式”。他告诉记者,过去他一直靠喷洒农药来治虫害,但随着传统农药越施越多,害虫也有了抗性,防治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钟育贤说,表面上看,赤眼蜂的成本要比传统农药贵,但效果却好很多。遇到比较严重的虫害,打药再及时,也有10%左右的减产,而如果用生物防治,减产率可以降到3%。

  “要学会算大账。用生物防治代替传统农药,每亩地一年能多收几十斤稻谷。”钟育贤说,前几年,合作社里的部分社员对生物防治的效果还半信半疑,今年大家都主动委托他代买赤眼蜂。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剪市镇喜雨村种粮大户郭述兵从2008年开始种粮,至今已有16年。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郭述兵今年的“新策略”是把重心放到早稻生产上。

  “我经常在外面跑,去年除了湖南的一些市州,我还去了广东、广西、贵州、江西等地。”郭述兵发现,这几年,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发展优质中稻和晚稻上面,这导致作为米粉原料的早稻相对不足,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扩大双季稻面积既是国家的号召,也是我个人的主动选择。”郭述兵坚信自己的判断,在已经种植了1700多亩双季稻的基础上,他在去年下半年又流转了200亩,扩大今年的春耕规模。郭述兵决定,今年的早稻和晚稻都种植同一个品种,所以他今年春耕准备的种子是去年的两倍多。郭述兵说:“整个剪市镇今年跟着我一起这样干的农户有不少。”

  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七里江村种粮大户雷敏今年春耕的“新策略”则是搞对比试验,选出最适合田地的品种。

  雷敏说,市面上的水稻品种很多,有的口感很好但抗风险能力差,有的产量很高但米质一般。过去,他种田完全是跟风,别人种啥他种啥,最近6年已换了5个品种。然而,雷敏不仅没有找到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自己种植习惯的品种,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

  去年底,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专门开展了一次品种选择的培训课程,让雷敏受益匪浅。前段时间,他向种子经销商和生产商详细了解,向各地种粮大户虚心请教。除了初步确定今年春耕的主打品种外,雷敏还决定从400亩耕地中拿出10亩分成几块做“试验田”,试种他精心选择的另外3个品种。

  对于这一次的“新策略”,雷敏有十足的底气。他说:“我相信,今年春耕一定会带给我惊喜。”


值班编辑:杨一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