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青在线  >  

不应一味指责年轻人“躺平”

发布日期:2022-05-07 来源:农村青年网

不应一味指责年轻人“躺平”

胡建新

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国家高度重视解决“躺平”“佛系”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在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和比较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环境下,当代青年面临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又大又现实。这些年,国家在政策上加大了解决青少年教育、就业和婚恋、育幼等方面难题的力度,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据2022年4月22日央视网等)

解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和团中央负责人的答记者问,可以明明白白地感悟到这样一个信息:对当下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的“躺平”“佛系”等现象,应当客观分析、宽容对待和认真解决,而不应一味讥讽和指责。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凡一个人不到百般无奈、万不得已的时候,都是不愿“躺平”、当“佛系”的。青年学子当然很想通过刻苦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才干,走上社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谋取一份合意的福利;年轻创业者自然很愿意经过努力奋斗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天地,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青年干部自然很希望兢兢业业地工作而不辱自己的职责使命,在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中得到才能和职位的双重发展进步。即便是一些不求人生精彩、但求生活无虞的“胸无大志”者,也是不愿意随随便便“躺平”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他们放弃奋斗拼搏的姿态而自愿“躺平”、甘当“佛系”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确有一部分年轻人学习怕辛苦、工作怕艰苦,只想轻轻松松成功、不想勤勤恳恳奋斗,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整天盼着机遇送上门来、运气从天而降,一碰到矛盾就退避三舍,一遭遇困难就萎靡不振,一经历挫折就轻言放弃,心甘情愿在“躺平”中寻求自我安慰、自我开脱,陷于负面情绪的“茧房”之中难以自拔,结果自然是一事难成。对这样的人,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和诫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奋斗进取精神和家庭责任意识、社会使命担当,丢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不经努力就可成功的奢望,敢于直面现实、直面社会,用奋斗赢得幸福,靠拼搏创造未来。

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现实社会中真正愿意“躺平”或者已经“躺平”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由于客观状态与主观预期不合拍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释放或宣泄。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行业发展受限,竞争更趋激烈,最终聚焦到个人生活、工作等层面上,确实给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学业、就业、事业等方面的很大困难和压力,不少人或是找不到学业和事业的理想归宿,或是拼死拼活学习和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便渐渐失去了奋斗的愿景和动力。与此同时,多元化社会也给了他们在生活方式、工作态度上的更多选择,不再是非此即彼“华山一条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流露出迷茫、困惑、焦虑,有些人表现出消极、悲观、失望,有些人选择了轻松、舒服、平庸,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即便这样,有些说着“躺平”的人并不真的已经“躺平”了,他们还在“躺平”的叹息和抱怨声中尽力进取,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

从现实情况看,年轻人在生活、工作和事业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压力,有的是可以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加以克服的,有的则需要借助他人尤其是社会、政府的力量才能予以消解。因此,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让他们在宽松的社会语境中自我释放情绪、自动调整心态;政府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在维护公平正义、消除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迈出实实在在的步子,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任何地方都有政府和集体的力量在帮助自己纾难纾困、成才成功,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个人在孤身奋斗、孤独求胜。这样,一方面通过引导教育使他们放弃“躺平”的姿态振作起来,一方面通过排忧解难让他们摆脱“内卷”的困境发奋起来,从而形成青年群体人人奋发向上、个个不懈奋斗的可喜局面,为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为国家发展增加新动力。

值班编辑: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