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万源市“四衔接四不摘”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12-13 来源:

万源市“四衔接四不摘”推进乡村振兴

文/四川省万源市委组织部 甘立美 李帅

今年以来,四川省万源市积极抢抓川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省内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等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在实现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强化帮扶力量、帮扶措施、帮扶工作、帮扶成效“四个衔接”,确保“一摘四不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防止返贫致贫底线,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强化帮扶力量衔接,确保摘帽不摘责任。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原则划分7大乡村振兴片区,组建7个帮扶团,由市委常委任帮扶团团长,由人大、政府、政协县级领导任帮扶团副团长,常态蹲点调研,一线推动落实,守好抓乡促村“责任田”。二是帮扶单位倾情驰援。用好用活脱贫攻坚期间结对帮扶成功经验,依据村(社区)发展需求和行业资源优势,对184个村(社区)和206个帮扶单位进行精准匹配定点,因地制宜编制结对帮扶“硬措施”,落实帮扶项目、帮扶计划和帮扶行动。三是乡镇(街道)担当奋进。31个乡镇(街道)勇担主体责任,紧扣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愿景,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改革突进、狠抓落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化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强化帮扶措施衔接,确保摘帽不摘政策。一是持续筑牢基建“总支撑”。坚持规划先行,强化县域内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紧扣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五年行动,解决“断头路”“半截堰”“多采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0多个。二是持续提升产业“硬实力”。借助中组部、省组部、达组部扶持优势,全面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计划”。探索推进毗邻地区产业联盟模式,强化产品共研、价格共商、渠道共享、品牌共育,做大做强“4+N”农特品牌,共同擦亮“真硒万源”金字招牌。三是持续优化治理“软环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配强“好班子”,用好村(居)民说事会等治理品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积极性,创建美丽乡村、平安乡村、文明乡村30余个,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和美”新格局。

强化帮扶工作衔接,确保摘帽不摘帮扶。一是做好“五个清楚”。突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三条硬杠杠”,严格轮换调整程序,分类组建184支驻村工作队,认真做好村情民情、重要档案、资产处置情况等交接工作,实现“五个清楚”,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平稳过渡。二是落实“四项职责”。529名驻村干部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坚持脱产驻村、吃住在村,全力做好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工作,深化扶志扶智成果,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带领群众掀起乡村全面振兴热潮。三是推进“五大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持续回引优秀农民工2700多名,选好用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大力实施消费帮扶,选派1800余名优秀人才开展“名师支教”“送医下乡”等活动。

强化帮扶成效衔接,确保摘帽不摘监管。一是动态开展脱贫监测。发动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等根植于群众当中的力量,针对照4类13项监测指标,采取集中摸排、部门推送、关联监测等方式,定期对全市3万已脱贫户脱贫成果进行“回头看”,织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二是常态推进后续帮扶。深化脱贫攻坚期内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帮扶举措,协助1.6万户已脱贫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通过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渠道帮助1.5万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从严实施管理激励。强化帮扶工作日常管理,探索推行驻村干部平时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选任、评先评优及帮扶单位年终目标绩效的重要参考。及时兑现待遇保障,解除后顾之忧,确保全体驻村干部轻装迈上新的赶考之路。

来源:《农村青年》融媒体中心

终审:李师东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

值班编辑:农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