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村民最爱去哪里

发布日期:2022-05-24 来源:农村青年网

——记安徽省天长市的农家书屋

张晓娟 李振龙 戴砚天 李东升

(一)

见到张雅兰时,她正在忙碌着。“你们瞧,这就是咱村农家书屋的‘新家’,是刚搬进来的。老的农家书屋才18.5平方米,现在的面积是原来的八九倍呢!”

张雅兰是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集镇林庄村的党总支副书记兼农家书屋管理员,她把现在的农家书屋称为村里的“新宅院”。

“新宅院”是刚投入使用、紧挨村部的一栋大平房。阅览室内窗明几净,两组用不锈钢制成的大书架里整齐地摆列着18类6000多册书刊资料,20多个老人、孩子正在看书、读报。“去年以来,共有1560多人次借阅书刊。”张雅兰介绍道。

“这是利用乡村振兴和民生工程项目建成的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包括138平方米的农家书屋、700平方米的标准篮球场、160平方米的露天戏台。国家和省、市民生项目投入60万元,村里自筹资金11.43万元,去年3月开工建设,8月投入使用。”仁和集镇党委副书记范梅龙说,全镇有13个村、社区的农家书屋搬进了这样的“新宅院”。

天长市文旅局副局长董学龙告诉我们:2015年以来,天长市先后投入8500多万元改善农家书屋的硬件,吸引村民读书、借书。到2021年底,全市174个农家书屋全部搬进规格统一、宽敞、整洁、明亮的“新家”,使这里成为群众都乐意来的地方。

村民在看家政服务方面的书

(二)

“现在的农家书屋,已经不仅仅是两三排书架、几张阅览桌椅了。”张雅兰一边带着我们参观,一边兴奋地说。阅览室也是培训辅导用的多功能室,配有大屏幕电视机和一套音响设备,还有新桌椅,可供100人使用。电子阅览室配有8台新电脑,技术人员正在安装网线,村民马上就可以上网查看大棚蔬菜的市场信息了。“电视机、音响设备、电脑、阅览桌椅和书籍,总共投入20多万元。”

阅览室里,村民徐厚霖正在查阅专门介绍大棚草莓种植技术的期刊;48岁的妇女秦文翠则专注地阅读着防治高血压的书籍,在为患高血压病的母亲“寻医问药”。

林庄村的农家书屋还吸引了许多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小学4年级的王少波借了《安徒生童话集选》、5年级的李秀梅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年级的陆大伟借了《敌后武工队》和《野火春风斗古城》……喜悦的神情荡漾在一张张天真烂漫的小脸蛋上。

“农家书屋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开放时间是下午和晚上。星期六、星期天和元旦、春节等节假日都是全天开放。”讲起农家书屋,张雅兰滔滔不绝。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三)

徐厚霖家的主要收入,来自种植大棚草莓和食用菌。过去全靠土法子、老经验,跟着感觉走。由于随意性大和粗放式种植,经常亏损或赚不到钱,可如今大不一样了。“开始来农家书屋时,咱只是想转转和看看,结果被《大棚草莓栽培实用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大全》两本书‘勾’了魂。这不,咱从中学会了大棚草莓和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加上镇里农技员三天两头地帮助和指导,使咱家年年都有六七万元的进账呢。眼下,书屋又搬进条件更好的新家,咱自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徐厚霖喜滋滋地讲着心里话。

天长市农家书屋的图书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市里每年按计划统一向各农家书屋配发新书;二是市镇文化部门组织各村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流转,相互交流,常看常新;三是组织市直部门及企事业等帮扶单位送书下乡。“2021年,市里给每个农家书屋配送了1000多册新图书,大部分都是种养科技书籍,村里人可喜欢了。”董学龙开心地说。

“中央财政为每个农家书屋每年补充资金2000元,市里每年从市财政中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配套,专门为174个农家书屋购买实用型新书。”董学龙介绍了去年天长市农村图书的采购与配发情况:2021年3月,为了让农民直接参与订购新书,市里组织文广新局、图书馆、文化馆、文明实践中心等单位的干部职工,随机走访了16个镇、街道的村干部、乡村教师、村民和中小学生。经了解,村民普遍想看种植葡萄、芡实、草莓、西兰花、芦荟,养牛羊、猪、鱼虾、毛蟹、龟鳖和防治瓜菜病虫害的实用技术书籍;中小学生想阅读童话故事、动漫画、辅助教材之类的图书。根据乡村读者的意见,市里专门到出版社订购了符合农民读者需求的图书13.88万册,配发给全市174个农家书屋和23个城市社区书屋。

春耕生产已经展开,村民都喜欢到农家书屋“充电”。万寿镇百子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翁秀琴说:“以前冬春时节,不少村民不是打牌、喝酒,就是走亲戚、闲溜达。自从农家书屋建起以后,书刊种类越来越多、吸引力越来越大,‘读书充电’成了村民的新时尚和新追求,书屋到了晚上7点都关不了门。”埋头抄录大棚草莓种植技术要点的陈杏春也感慨地说:“以往种草莓,咱单靠老套路埋头苦干,虽然投入很大,但产出效益并不理想。在书屋里看了草莓种植方面的书籍,才知道这里面门道可多啦!”

农家书屋里的读书热

(四)

天长市按照“三室、一堂、一场、一墙”(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讲课堂,室外文体广场,室外文化墙)的标准,建成15家农民文化乐园,平均每个镇、街道达到一家;按照“五个一”(一个藏书不低于1500册的图书室、一个配备5台以上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一名文化专干、一支文艺队伍、一套能满足村民文化娱乐需求的乐器)的标准,建成30个标准化村级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平均每个镇、街道达到两个,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与此同时,天长市以农家书屋为依托,通过组织开展“千秋书香之家”“读书积分领奖”以及“读书致富能手”评选等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带动村民主动来书屋读书、看报,学政策、学农技,既丰富了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他们掌握了种养殖技术、增强了发家致富的本领。据统计,2021年,天长市174个农家书屋共接待乡村读者约200多万人次,借阅图书、报刊达58万册次。500多名种养殖大户、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是农家书屋的“常客”。农家书屋成为天长市农民学习农业科技、了解时事和致富信息的“加油站”“智慧屋”。

为确保农家书屋“门常开”,天长市借助民生工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市、镇财政每年给予每个村农家书屋补助2500元,其中1700元用于图书更新,800元用于管理员的补助,有效增强了农家书屋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市文旅局与相关部门协同,从乡村退休教师、老党员、老村干以及文化爱好者中选聘合适人员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去年以来分片举办8期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提高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成果喜人,从农家书屋走出陈宏平、张建昌、宣有林、戴时春、平东林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名的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了全市农村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造就了像“天长稼农”这样的一大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14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91家,人均收入快速递增:2020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96元,其中经营性净收入占比41.1%;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0元,其中经营性净收入占比43.2%。

“富”了脑袋富口袋。在乡村振兴中,农家书屋成为村民最想去、最爱去的地方。


值班编辑: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