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让新时代的乡村文化绽放瑰丽华彩

发布日期:2024-03-15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让新时代的乡村文化绽放瑰丽华彩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就“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答记者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涛 崔现芳

  文化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具有标志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文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大地流彩》),对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就《大地流彩》的意义、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措施等内容接受了农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联合采访。

  问: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联合推出“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出于什么背景?有什么考虑?

  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对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进行系统阐释和专题部署,在考察江苏徐州、福建武夷山、河南安阳等地时对保护传承乡村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连续对乡村文化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农业农村部党组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一体两翼”工作布局和“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总体要求,制发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引(试行)》,对现有的政策项目、抓手载体等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农业农村部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推进方法。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引(试行)》要求,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共同推出“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锚定建设文化强国、农业强国目标,务实高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全面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奋力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章。

  问:《大地流彩》提出了十二项重点活动,涵盖精神文明、素质培育、文体活动、挖掘保护、创新传承等多方面内容,重点活动有哪些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答: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乡村不仅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和宝贵财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引(试行)》指出,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重点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等方面着力。

  “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以打造“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管用平台”为抓手,按照文化铸魂、文化培根、文化养德、文化兴业进行系统谋划,提出了十二项重点活动,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指引(试行)》中相关任务项目化、具体化,重在能实施、可落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粮安天下”农民公益培训、乡村大讲堂等活动突出文化铸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乡村记忆工程、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交流研讨等活动围绕文化培根,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保护、活态传承发展、转化创新利用。中国农民诗会、农民文艺作品展、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农耕农趣农味文化体育活动突出以文养德、以文化人,提升农民群众综合文明素质素养,强化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润心聚力作用。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乡村文化地图发布、乡村文化艺术基地培育、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等活动重在文化兴业,带动乡村旅游、体验、研学、教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问:有序推动“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各项重点活动落地实施,有哪些要求?达到什么目标?

  答:《大地流彩》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十分丰富,任务也很艰巨,总的要求是守正创新、求真务实。要坚持正确导向,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要坚持农民唱主角,农民得实惠,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做到守正创新、求真务实,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贴近农民办活动,加大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项目开发,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将文体治有机融合,为农民搭建展示风采、创新发展舞台,大力倡导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持续提升乡村文化感染力。二是增加文化资源投入。要整合资源、汇聚众智,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引导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探索建立文化帮扶机制,利用乡情乡愁,鼓励引导文艺、教育、体育、学术等各界名人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帮助有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乡村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产业。三是丰富活动内容形式。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新载体,融入现代文明要素,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让乡村文化的根脉生生不息,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是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丰富宝藏,开发利用其市场价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化模式,进而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创新,将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效能,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问:以“爱中华爱家乡”为主题举办中国农民诗会,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重点内容值得期待?

  答: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古典诗词的学习运用,经常在不同场合引用诗词名句,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诗词诞生于中华文明早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与农业生产、乡村生活紧密相连。《诗经》中就有不少反映农时、农事、农耕的作品,历朝历代很多经典诗词歌赋更是以描写乡村美景和现实生活闻名于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爱中华爱家乡”为主题举办中国农民诗会,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农民朋友用诗歌礼赞祖国、讴歌时代、赞美家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新时代农民勤劳、淳朴的精神风貌,并以诗歌赋能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开发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文化特色品牌。

  我们将面向农民和乡村诗歌爱好者开展诗词、歌赋、楹联等征集遴选,发掘培育乡村诗人,以诗歌为载体开展乡村阅读推广,在各地分站式举办农民诗词大会等现场活动,以诗言志、以诗寄情、以诗兴业,以诗歌为媒介打造乡村靓丽名片,把乡村特色产业和诗歌艺术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当地产业提质增效,相信广大农民群众会支持和喜爱这一特色活动。

  问:农业遗产、传统技艺、手工绝活、特色美食承载着乡愁乡情,《大地流彩》提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有哪些考虑和具体内容?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据有关部门统计,乡村是我国绝大多数非遗的起源地,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农村。这些都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珍贵资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流失问题引起各方关注,亟待加强对其经济、社会、历史、科学、文艺等价值挖掘保护。

  乡村是孕育中华农耕文明的摇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在乡村,主体在乡村,保护好乡村文化资源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旨在推动破解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难的问题。首先要开展全国性的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摸底调查,全门类、全口径、全领域把家底了解清楚,逐项进行识别评估、登记入库,相关成果将以乡村文化艺术保护名录形式分批分类向社会公开发布。相关调查的标准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初步考虑分为十几大类上百项细类,涵盖乡村生产生活、物质和非物质、古代和近现代等具有保护价值的文化资源。在全面摸底调查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农业遗产、传统技艺、手工绝活、特色美食等进行数字化影像记录、复原和保存,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拍摄以乡愁记忆为主题的系列纪录片,盘活用好现有存量资源,促进乡村文化艺术资源开发利用。乡村记忆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希望致力于文化保护传承的各方面力量参与进来,为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问:现在“村字头”的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很火热,《大地流彩》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支持各地自主举办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具体做了哪些安排?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村BA”之所以能“爆火出圈”,主要是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古老乡村与现代运动碰撞,烟火气中蕴含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品格。作为当代优秀乡村文化,这些活动既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素养,又在寓教于乐中弘扬新乡村新风尚、展现新农民新风貌。

  办好“村BA”、村跑、村超、村歌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要把握住三点。一是坚持农民主体。舞台为农民而建,农民是主角、主演、主力。活动的组织策划筹备等工作要尊重农民意愿和喜好,动员农民广泛参与,自导自演、自娱自乐,自主管理、自我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增强村庄凝聚力,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培育向上向善、诚实守信、群策群力的好风尚。二是突出农耕农趣农味。坚持农村主场、农业主线、农民主角,着力体现乡村本源性、本真性,在活动中融入乡土味道、乡村风情、乡愁记忆,把民族特色、传统美食、乡景乡俗、农耕农事等结合起来,突出真善美,有创意、出精品,吸引八方来客观光、体验,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三是办出特色特点。不同地域的乡村文化丰富多彩,能够挖掘的文体活动也五花八门,要结合自身特色、自有资源办活动。我们鼓励各地自主自愿、因地制宜举办庙会、社火、灯会、“村BA”、村跑、“村VA”、村超、村歌、村钓、村厨、龙舟赛、太极拳、舞龙舞狮、传统体育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坚持治理为基、体育搭台、文化唱戏,将农民文体活动打造成展示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德治的重要舞台。我们将在业务指导、平台搭建、展示宣传等方面做好服务,支持各地活动越办越火,展现乡村文化风采魅力。

  问:《大地流彩》提出举办“新国潮”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什么是“新国潮”?重点有哪些活动形式?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了“国货潮牌”这个新词,充满了中国式的浪漫和自信。“新国潮”简单讲是指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文化潮流。它根植于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富有创新的时代气息,参与性互动性强,生动活泼吸引力广,形式多样传播效果好,展现了可亲可爱的文化形象,容易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引发共鸣。“新国潮”的兴起,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求,彰显了文化自信。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新国潮”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到乡村的艺术与文化,也让乡村文化通过艺术的方式,得到更加有力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树强乡村文化品牌,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一是挖掘乡村文化特色,组织乡村歌舞展演、传统音乐人和乡村歌手选拔等活动,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二是鼓励乡村文艺创作,支持艺术家们深入乡村,与乡村艺人合作,创作出既具有乡村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作品。三是运用好新媒体,多种形式推广乡村文化艺术,扩大影响力和受众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文化,同时也为乡村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四是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通过“云中公益”采风、寻找最美乡村匠人等活动,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乡村文化人才,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能。各项活动富有特色,相关成果将在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上集中向社会呈现。

  问:推动《大地流彩》落地落实,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贯彻落实好《大地流彩》,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文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支持重点活动落地实施,因地制宜举办本地特色活动,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二是强化服务保障。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文化建设,鼓励企业捐助、协办重点活动,推动公益基金设立支持乡村文化振兴的子基金。对乡村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推选为乡村文化中坚力量、乡村文化使者,鼓励企业和社会团队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加强典型宣传。三是完善智力支持。组建乡村文化振兴专家委员会,将民俗艺术、遗产保护、人文社科、管理规划、产业经济等各方面专家汇聚在一起,多学科、多维度加强乡村文化研究研讨,联合开展田野调查,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四是做好宣传推广。充分用好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地方媒体等各级各类媒体资源,注重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成果,扩大活动声势影响。及时总结推广活动举办的好经验、好典型,善于发现农民群众自主开展文化建设的先进代表、感人故事,加强展示推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五是做好风险管控。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风险防范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活动细化实施方案和风险防范预案。严格遵守和各项财经纪律,要制定资金募集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财务管理,不得违规收取任何费用。坚持活动公益属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坚持过紧日子,厉行勤俭节约,坚决为基层减负。


值班编辑: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