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种田有难处,就找咱老陈”

发布日期:2021-05-21 来源:

​“种田有难处,就找咱老陈”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4期
文/宣金祥 范正磊 邵永军

“‘陈医生’,我家的小麦叶子发黄变枯了,咋整?”4月9日上午,安徽省天长市郑集镇农技站站长陈杏山接到鲍桥村村民叶建坤的电话,他立马风风火火地赶到老叶家田里查看苗情。

陈杏山(右)在查看苗情,指导种植户防治虫害

“你家小麦得了纹枯病,是庄稼的常见病,不打紧,咱这就给你开方下药,包你药到病除。”不一会工夫,陈杏山就开好“处方”。“老叶,往后种田有难处,就找咱老陈。”临走时,陈杏山还搁下一句暖心话。

叶建坤告诉笔者:“有‘陈医生’把脉指导,我种田就把心放肚子里啦。”

学农技专业的陈杏山今年56岁,1984年农专毕业分配到郑集镇政府工作。镇里“一把手”见他笔头子不赖,口头表达能力也挺强,打算安排他到党政办工作,可他立马谢绝:“谢谢领导关心,咱还是干农技老本行好。”

村民都说陈杏山给庄稼看病“药到病除”,他有啥诀窍呢?笔者在陈杏山办公室看到,摞起来的农事笔记本有一人多高,里面详细记录着他在田间服务、为村民制定耕作计划以及如何防治农作物疑难杂症等情况。

这些年,陈杏山先后为当地群众引进120多个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百合、花生等优良品种。他还积极创新推广岗区旱地育秧、塑料软盘抛秧以及葡萄、西瓜、草莓高产栽培等20项新技术,千方百计为村民寻求增产增收的良方良法。为此他多次被安徽省、滁州市评为“农业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

2018年,陈杏山担任郑集镇老山村第一书记。这个村是典型的岗坡村、有名的经济薄弱村。他决心带领大伙儿开发这块贫瘠的土地,让“黄土高坡”生出“金蛋蛋”。他顶着烈日,上坡地里采集土壤样本,仔细化验分析,上网查找合适的农作物品种,自费前往江苏省农科院向专家求教,决定引进河南温县铁棍山药进行试种。

最初,村民不相信在干旱缺水的黄土岗子上能种山药,纷纷观望。陈杏山自掏腰包,买来适合岗坡地特点的复合配方肥,优化土壤结构,多次从河南温县请来铁棍山药种植专业户现场指导。经过一年试种,喜获成功。

村民见状,纷纷效仿。截至目前,老山村种植铁棍山药1400多亩,2020年进入丰产期,带动213名脱贫人口年均增收860多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1万余元。

“在这种兔子不拉屎的黄土岗上种山药,能种出金条条才怪呢!”村里脱贫户吴阳民当年曾对陈杏山试种山药说过风凉话,现如今成了种植山药大户。老吴乐呵呵地对他的致富“保护神”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为帮助大家增收,陈站长从早到晚待在田里,手把手指导大伙挖沟、起垄、下种、治虫……人都瘦了好几斤呢。”

陈杏山(右一)正在育秧田里查看秧苗长势情况

2019年,郑集镇施庄村脱贫户杨光明种植的15亩杂交水稻,正处稻子抽穗扬花期,穗颈部位却出现黄褐斑,老杨心急如焚。陈杏山得到信息后,立马前去查看,经过一番观察确诊为“穗颈瘟”。他与杨光明一道在田间防治四五天,最终挽回了损失。

有了陈杏山的护航,杨光明种田更有“底气”了。去年他又流转了50亩耕地,在陈杏山的指导下,一季麦一季稻,稳扎稳打,实现年纯收入35万多元,成了郑集镇出了名的脱贫致富户。

终审:蔺玉红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

值班编辑:农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