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一枝一叶总关情,牢记嘱托促振兴

发布日期:2022-12-24 来源:农村青年网

我们泗里驻村工作队的故事

多年后,看着这件红马甲,我的思绪定会不由自主飘飞到那个回访时,侗家阿婆不断叮嘱“路上小心”的深夜。

——写在即将收队前


时间总是不言语,来去匆匆,如白驹过隙。似乎只有在变化中感受时光飞逝才是最真切的,看着村里新起的文化长廊中嬉戏的孩童、“微田园”中忙碌的村民、产业路上往返的卡车......才知驻村生活已过大半,再过些时日就要收队回到原单位。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回想起与战友们并肩奋斗的日子,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坚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何出发。

小个子、大能量——郑倾城

郑倾城与留守老人畅聊

“阿姨,你还记得郑书记吗?”“记得,个子小小的,做事很不错嘞!”这是发生在广西柳州三江县泗里新村的一段简单对话,对话中提到的郑书记,便是三江县应急管理局派驻泗里村原第一书记郑倾城。作为参与脱贫攻坚并选择留任的全乡唯一一个第一书记,她的尽职尽责在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是有她“传帮带”,我们新到任的工作队员才能迅速适应工作节奏,与“村两委”顺利开展合作,圆满完成各项事务。

对待群众,她永远充满热情。可以说,村里建档立卡的脱贫户、监测户的情况郑倾城都如数家珍刚到村时,为了帮助我们快速熟悉情况,她将全村的人员分布进行仔细标注,不到一周时间,带我们遍访七个屯外加一个易安搬迁点的困难群众。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大事来抓更是她一贯的主张,一次,低保户李桂香因腿脚不便,无法前往县城买药,在电话获悉后,郑倾城来回驱车数十公里买来了药品。

对待工作,她永远敢于担当。泗里村因地处近郊,各项工作任务相较别的脱贫村更为繁重。虽然是女同志,但郑倾城从没在工作上叫苦叫累,而是主动冲锋在前,带领泗里村工作队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疫情防控、小额信贷、产业验收等各类具体工作。特别是在年末迎检期间,一个人统筹兼顾全队工作,忙完自己的还要帮助工作队员查漏补缺,连续数日加班至凌晨。因此,我们工作队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项工作成果获得上级领导肯定。尽管郑书记现已离队,但相信她在任何岗位都能迸发出“大能量”。

重整行装再出发——杨燕鹏

杨燕鹏调研木耳产业发展情况

杨燕鹏同志是由县应急管理局派驻泗里村接替郑倾城的。初见杨燕鹏时,其貌不扬,一头剪平的短发,眉宇间透漏着些许干练。后来才得知他也是参与过脱贫攻坚的老将,这次更是主动请缨驻村当第一书记,钦佩之情油然而起。之前还担忧新队伍存在磨合期,但杨燕鹏到底是经验丰富,很快进入状态,高质量完成对接工作,并团结我们工作队在接下来的日子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结合泗里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杨燕鹏结合实际,召集工作队与村两委召开专项会议,讨论并制定了泗里村产业发展规划。他认为现阶段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为村谋发展、为民谋幸福的有效之举,只有通过产业振兴才能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按照既定发展规划,经过共同努力,年内成功招租“微田园”,并促成村两委与县内多家企业签订农副产品销售协议。

在走访时杨燕鹏发现,村里不少群众反映到部分公用水管老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为泗里村落实公共水管更替资金3.5万元。同时,为进一步改善村部住宿条件他统筹第一书记经费开支,顺利实施泗里村戏楼的装修。现在的泗里村,村民用水更加便捷,各项基础设施更为完备。正如他自己经常说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我们只有做的好上加好,群众才能竖起大拇指:好、好、好。

在乡村振兴一线撰写建议——覃春彦

覃春彦(右一)实地调研并听取当地村干介绍

覃春彦同志作为全县为数不多的高级讲师,她理论知识丰富、授课精彩,她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可以说是多面手人才。她将在基层一线撰写,广受群众认可的建议提交市人大审议,履职尽责的同时,也为我村发展赢得先机。

众所周知,人大代表建议的撰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覃老师综合考虑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实现“文旅融合”这一重大课题,并结合泗里村是三江县发展第一个党员、成立第一个党委的客观事实,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反复查阅地方志等,终于撰写并提交了《关于创建三江县泗里村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议》。

目前,基地的建设已获答复,经县史志办会同县党委宣传部、县文体广旅局、程村乡等共商,初步预算投资100万,拟将其列入红色旅游项目库,资金拟申请至上级部门和自治县本级财政配套解决,并把泗里红色教育基地列为下一批中共三江县党史教育基地候选单位。相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一旦落地建成,必将成为助推泗里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动力。另外,由她撰写的《关于加强脱贫村农业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被列为2022年柳州市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受到广泛关注,并由市领导牵头召开专项座谈督办。“深入基层,把本职工作与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相结合,才能切实为群众发声。”这是覃春彦的心声。

“闲不下来”的“张哥”——张院生

张院生(左一)向农户传授茶叶防虫害技巧

县国营牛浪坡林场出身的张院生同志,年龄是工作队最长的,热心积极、处事豪爽,我们称其“张哥”。相较于其他队员,张院生所掌握的林木、畜牧知识格外丰富。他这一更为实在、直接的利民特长,结合其为人热情的性格,注定让他“闲不下来”。

泗里村的主导产业是“两茶一木”,因此在产业生产上,张院生是最为专业的。从全年交叉进行的产业奖补验收到日常农户家的牲畜养殖管护、作物防虫,他永远是最忙的,不管是哪家、何时、何地,他随叫随到。远到前往30公里外的四马油茶基地查看油茶品种改良,近到村部门口叮嘱农户茶叶防虫。真正做到了学有所长,利民惠民。

作为工作队的老同志,诸如电脑应用等新技能无法顺畅掌握是可以理解的,但像张院生这样勤于学习的,比较少见。在办公室经常能看到他向稍年轻的同事咨询Word文档处理、Excel表格编辑等问题。多数人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从刚来时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到现在报送资料、编辑文档、填写报表不再求助他人,全程自主操作,张院生进步十分显著他这种善于学习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借鉴

“李指导”变“小李”——李悦郢

李悦郢(左一)夜访困难群众

刚到泗里村的第一天,李悦郢便在日记本中写道,这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干部干练,一定要不负群众,不辱使命。

那时,村民都叫李悦郢李指导。为更快进入角色,一到岗李悦郢便进屯入户了解民情,结合实际撰写泗里村调研报告,起草村发展规划。李悦郢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托后盾单位帮扶,聚焦“五大振兴”开展工作,成效最为显著,群众认可度最高。要想富先修路面对泗里口工业园至严溪屯产业路急需扩宽、硬化问题,李悦郢通过多次实地走访组织群众商议,核实了相关情况,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成功对接领导现场调研。经统筹协调,该条产业路项目已于去年开工,同年竣工。项目实施后,受益群众352户,可使现有4000余亩的杉木、竹子运输无阻,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产业发展缺项目,就积极申报获得立项;农副产品滞销,就主动对接统一采购;应届学子家境困难,就协助申请荣获奖金;文艺汇演缺资金,就四处奔走筹得经费;防疫物资欠缺就及时反馈得到捐赠;政策学习缓慢,就请来专家上党课.......截止至今,李悦郢累计争取筹集落实各类资金逾百万元。为进一步推广经验,提升泗里知名度,李悦郢及时将村发生的变化作为经验案例报送,获媒体报道、点赞,实现零突破。慢慢的,大家对李悦郢的称呼也从客气的李指导变成了亲切的小李

无疑,这是段难忘的时光。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无数的初体验,无数的辗转反侧。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印象深刻的午后,“小李,愿意下去驻村嘛?”“我愿意!”

我们是披荆斩棘、善创佳绩的集体

泗里村驻村工作队

两年来,我们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管理条例,多驻村、久驻村,坚持周末在岗,以时间提升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全队月均驻村21天,个人最多月均驻村26天。两年来,我们团结群众、深入群众、爱护群众、依靠群众,用心用情开展帮扶工作。全村脱贫户118户,工作队直接帮扶30户,个人最多帮扶10户。返贫监测户23户,工作队直接帮扶10户,个人最多帮扶5户。

两年来,我们敢于担当、善于尽责,全力以赴投入到各类迎检调研工作。仅2022年,迎接国家调研1次,自治区督导、检查3次,工作得到上级高度认可,获县主要领导表扬。不论是进屯入户体察疾苦,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卡,再到交叉进行的雨露计划宣传、小额信贷申报、防贫监测排查、困难群众遍访、危改厕改等各项具体工作,工作队全员均高度重视、高效推进、高质完成。

现在,泗里村已入选广西乡村振兴重点村名单,入选柳州市“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村名单,“三会兴屯”作为县级试点进行全面推广;村集体经济收入相较2020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全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13492.65元增长至16962.78元,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11315.20元增长至15805.81元;多人考上大学走出大山,1人被双一流A类高校录取,乡村振兴人才辈出.......风物长宜放眼量,泗里村发展的前景无比光明!

/李悦郢:作者系泗里村驻村工作队员

(郑倾城、杨燕鹏、覃春彦、张院生同志亦对本文提供倾力支持)

值班编辑:刘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