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杜建一:用行动诠释帮扶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发布日期:2023-04-03 来源:农村青年网


“党组织派我到村帮扶,是对我的信任,更是给我的责任。”2021年8月,受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公司选派,杜建一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拖觉镇挂职担任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包点博作村,主要负责定点帮扶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学习是第一要务”

“学习是第一要务”“学才能知不足”“不会干的我们一起学,搞不懂的我们一起研究。”这是杜建一常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及党员说的话。

“这可把我难住了,杜书记,表格里怎么利用公式把村民的年龄和性别算出来?快教教我。”博作村会计且沙俄兵问。

驻村后,杜建一发现农村党员干部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对业务不熟悉。为此,他和村干部结对、开夜校,通过理思路、标重点等方式,互相学习、督促进步。

通过结对学习,村干部从以前的“一问三不知”变成了现在的“十万个为什么”。“多亏了你,我们也能自己写材料了。”村干部们说,

工作队伍水平上来了,杜建一开始思考如何带领大家答好新时代形势下的拖觉镇乡村振兴答卷。

他夜以继日带领13个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定期核查、动态跟踪村民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成效巩固情况,有效保障拖觉镇全域各项数据监测真实有力,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一步跨千年”的彝族地区而言,移风易俗工作始终是“老大难”问题,“物质贫困”一度与“精神贫困”相伴相生。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凉山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2022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实施。如何让条例入脑入心、落地落实,杜建一犯了难。“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杜建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组织召开坝坝会、谈心会,带领村组干部到老乡家里拉家常、讲政策,硬是用真心换真情,打开了群众的心结。

“杜书记,我跟您说,阿妈的葬礼花费只用了35000元,少花了13万多。钱少花了,但丧礼却更隆重了,我想真心地对您说声卡莎莎。”村民吉斯日拉感激地说。

为了进一步深化拖觉镇博作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风气,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杜建一还积极争取了专项帮扶资金20余万元,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活动10余项,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宣讲推广《条例》。  

在移风易俗行动中,小厕所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针对部分农村厕所“脏乱差”问题,杜建一积极争取国家能源集团帮扶资金360.81万元,用于拖觉镇12个行政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区建设。

村民在新修建的厕所使用中逐渐体会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方便、舒适、卫生,自觉转变为这场“厕所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和坚定拥护者。

“村容村貌变美了,村里花费减少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老百姓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如今,谈起村里的移风易俗新成就,杜建一充满了成就感。

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杜建一争取落实资金122万元用于拖觉镇博作村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新建了LED智慧大屏、“村村响广播”、露天篮球场、搭建便民桥、实施“石板凳”工程等一系列“硬件”帮扶项目,有效改善了博作村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杜书记,今年因为疫情没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供娃上学读书,您帮我想想办法吧!”“杜书记,今年夏天太冷了,我田里的玉米被冻死好些了。”听着村民一件件揪心事,杜建一陷入深思。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农民要致富,产业必革新。”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杜建一在包点的博作村顺利推广“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实拖觉镇博作村的集体经济运行模式。2021年4月,完成第一次分红5.856万元,户均260元。2022年12月,该项目完成第二次分红,分红金额接近24万元,户均662元。

为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杜建一在村养鸡场上想办法。他和博作村第一书记丁洪燕及村干部一起,集思广益,通过设计打造生态品牌、推动销售融入网络,包销网购并进、加强管理及优化设施设备等多种渠道,推动养殖场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养鸡规模实现了由最初的800羽到后来的4500羽,再到2022年末的6000羽的成功“三步跳”。自投用以来,养鸡场已累计售出鸡蛋50余万枚、肉鸡7000余羽,销售收入达210余万元,为村民创造可分红利润24万元。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千条路、万条路,人民富裕才是幸福路;大道理、小道理,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你满意、他满意,群众高兴才是真满意。近两年来,杜建一把满腔热忱热情和辛勤汗水抛洒在拖觉镇的田间地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布拖县委组织部 胜以莫沙外)

值班编辑:李世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