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乡村振兴青年说:如何解决“谁来种地 ”

发布日期:2024-03-14 来源:农村青年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农村青年》杂志全媒体从即日起推出“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的青年们”系列深度报道,聚焦“三农”领域中的青年成长发展问题和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两会期间,我们将在《农村青年》杂志新媒体上推出《两会·现场同期声》《两会·“三农”热话题》《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两会·乡村青年说》等专栏,欢迎关注。

       春回大地,万物萌动。让我们齐心协力,拼搏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挺膺担当!

“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的青年们”系列报道①

乡村振兴青年说:如何解决“谁来种地”

文 本刊记者 何召霞

       2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谁来种地”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也在持续解决。近日,《农村青年》记者围绕这一话题,多角度聚焦“年轻人是否愿意回乡种地”“年轻人怎么种地”“怎么留人”等问题,采访了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农二代”“农三代”、村支书、乡镇干部、农业科学研究员、“三农”专家,请他们谈谈“谁来种地”的问题……

要不要回乡种地?年轻人这么说

       “我是一名‘农三代’,对我而言,从小在农村长大,是土地养育了我,我愿意回乡种地。”来自贵州毕节纳雍县沙包镇化启村的陈思思表示。

       陈思思今年22岁,在一所本科院校读人工智能专业,担任纳雍县大学生联合会主席、纳雍县大学生春晖服务社社长。在陈思思看来,农村生活的幸福感远远高于城市。种地能自给自足,避免城市的内卷、工作上的压力。当然,传统的农业可能不再适用于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有新发展,运用科技的力量去生产和收获。陈思思向记者讲述了《种地吧》节目带给她的启发:“在职业规划、就业选择等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无人驾驶技术’能让山区的农业生产力更上一层楼。我也想呼吁更多的有为青年走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90后”丁旦是海归“新农人”,也是地道的“农二代”,来自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丁家村。丁旦告诉记者:“父母一直做农业,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对农业有情怀和兴趣;回家乡发展,不但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工作,还能陪伴家人。当然,一开始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丁旦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创办的高安市盛发粮油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采用“智慧农业”系统。如今,基地的水稻种植面积达9000余亩。丁旦表示:“农业是个细水长流的行业,赛道目前并不拥挤,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成就自己。”

图片

丁旦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95后”种植大户李庆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洪波农场负责人姜合美、四川省广安区的创业青年“农二代”宋辉……他们把种地当作职业,运用商业思维、工业思维,形成规划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模式。

图片

李庆国

         也有一些青年不愿意回乡种地,他们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我是‘农三代’,家里有十多亩地,轮番耕种小麦、玉米、大蒜。父亲为贴补家用,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辛苦一年,十多亩地扣除灌溉、肥料等支出,收入仅有一万元左右,不足以支付生活开支。”郑瑞对《农村青年》记者表示,如果父亲不外出打工,种地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家庭开支,如老人看病、小孩的教育等。

       今年25岁的郑瑞来自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郑时庄,去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现在北京的一家公司上班,从事乡村规划设计。他告诉记者:“不是不愿种地,主要是收入少得可怜。我想趁年轻在北京多奋斗几年,将来父母种不动了,我也会接收家里的田地,但不亲自种,我会租出去,让专业的人耕种。”

       “我不愿意种地源于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社会认同度、风险、技能和知识等多方面的因素。”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的黄晓对《农村青年》记者表示。

       黄晓今年19岁,是一名就读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在她看来,首先,许多职业比种地有更高的收入,她倾向于选择能够带来更高经济回报的工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如购房、教育、医疗等。其次,现代农业尽管正在向现代化和机械化转变,但仍然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第三,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农业工作仍然被视为传统、低身份的职业。第四,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种地收入低、辛苦程度较高,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新型农业种地技术要求较高,种地前期肯定需要土地、资金等准备。而且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在大城市工作比当农民的待遇还是要稍微好一点。”今年23岁的王江表示。

       王江来自贵州铜仁德江,是一名大四学生,所学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他告诉记者,他未来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应该会在县城或者城市工作。但退休后,还是希望回归乡村,种几块小地,过上“采菊东篱下”的生活。

       “我来自河南省信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的小张庄村。出来打工除了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外,还要为结婚彩礼和婚房努力挣钱。”今年25岁的张华告诉记者,他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出来打工。

       张华现在北京郊区的某工地上从事钢筋下料、绑扎等工作。在他看来,种地和当钢筋工都苦,但后者收入更可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轻人对土地是热爱的,不愿种地最大的困扰是收入:粮食价格上不去、耕种成本下不来、基础设施跟不上,受灾赔钱,丰收了不挣钱;其次是传统观念:种地低人一等;第三,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有些地区不能实现规模化、自动化种植。

怎么让年轻人感到投身农业有奔头

       政策支持、财政补贴、身份认同、观念转变……全国各地农村地区引人留人的方式方法灵活多变,成效明显。但从长期看,想要让农村留得住人、有发展,还得从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上着手。

       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小土棚”变身智能化蔬菜大棚,“80后”“90后”“棚二代”成为主力军,村集体收入连创新高,村民年人均收入近5万元……全国人大代表、耿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欣喜地告诉记者,耿店新村的全自动油炸蔬菜生产线自去年投产以来,拉长了蔬菜产业链条,大伙儿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耿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

图片

耿遵珠带大学生参观大棚

       年轻人回乡创业,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耿遵珠与茌平农商银行、农业银行茌平区支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协商,加大乡村普惠金融扶持力度,推出“职业农民贷”“模范先锋贷”。耿遵珠说:“除了做好资金服务外,还有生产服务,解决年轻人的种植和销售难题;培训服务,解决年轻人的技术和思路难题。耿店村在文化生活、养老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也为‘棚二代’解决了后顾之忧。”

       耿店村“保姆式服务”促进了“棚二代”人才回流,截至20231230日,耿店村返乡青年共达到116人。不仅如此,还吸引很多外县、外乡镇的农民来村创业,每天来耿店村的务工人员达到400余人

       “大家好,欢迎来到白箬铺。这里山美、水美、人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白箬铺的“白箬三美”喜欢以这样的开场白向大家介绍家乡。“白箬三美”是三个是返乡创业的种地姑娘,她们带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记者和“三美”聊起这些年种地的心路历程,她们感触最深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最自豪的是“职业农民”这个身份。

图片

白箬铺镇乡村俯瞰图,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当《农村青年》记者和白箬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宇波聊起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扛起种地大梁时,胡宇波对这些青年赞不绝口:“这些创业青年非常优秀,他们在大城市本可以更安逸,却选择回乡发展、扎根乡村,他们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乡村建设正需要这样的青年,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投身创业,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图片

“白箬三美”

图片

白箬少年走在稻田里上思政课,感受丰收的喜悦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白箬铺镇探索“小田并大田”,完成1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水稻合作研究所、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等合作,从选种、育秧等方面指导谋划全镇的水稻种植。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白箬铺镇重点聚焦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的技能成长,常态组织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系统培育,培育出文旭、饶辉等一大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领头雁”。

       为解决种地“新农人”后顾之忧,白箬铺镇还成立“种粮大户协会”,为大户之间提供技术交流平台;为促进水稻种植全产业链发展,白箬铺镇引导村集体合作社建设“齐富大米加工厂”“龙莲育秧工厂”“胜和米粉厂”,从集中育秧、农机服务、大米烘干、米粉加工、仓储物流、文创设计等方面加强农业生产配套服务,不断完善水稻种植等农业产业配套服务。

       “我们种稻不施化肥,让稻田生态环境回归原生态,自然长出田螺、蚌壳、鳝鱼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农副产品。”四川省南充市鱼之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高坪区东观镇之字拐村村干部吴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图片

吴伟和妹妹种水稻

       “90后”吴伟回乡种地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他坚持走生态农业之路,在种植全过程禁用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探索出“稻渔”有机农业模式。

       在吴伟看来,年轻人种地仅有体力是不够的,还要耐得住寂寞,终身学习农业知识。“在我最低谷的时候,南充市高坪区团委和高坪就业局的领导给了我和团队很大的帮助,为我们提供了1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以及创业指导,还带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学习……”吴伟说道。

       种地只是“新农人”的一方面

       石嫣博士在乡村工作16年,多年来,她从自己做好一个“新农人”到培育了数千名全国的“新农人”,致力于重新建立起人和土地的连接,搭建城乡互动的人才桥梁,赓续中华农耕文明。就“青年人返乡种地”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石嫣。

图片

石嫣

       石嫣告诉记者,她所说的“新农人”并不只特指年轻人,而是一群主动选择返乡、有能力和力量的“新农人”,他们经营的乡村产业一定是符合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要求。

       石嫣表示,新时代乡村振兴其实是新的业态(即生态化)、新的形态。新的业态一定要摒弃旧观念——纯种地,农民除了种地外,还可以做咖啡馆、亲子活动、农产品加工等,这些都是“三农”创业。

       目前留在乡村的大都是一些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农人”,像电商直播,这些“老农人”是没有能力去做的,需要“新农人”去链接。这样的“新农人”在乡村创业,未来挣了钱还会将资金回流到这个乡村的生活和发展。他们做的都是都市农业,却是在链接城乡村在城市的农业资源,让更多的人在城市也能接触到乡村,接触到乡村的产品。

       石嫣表示:“过去是农民进城务工,那么,现在和未来一定是农业进城(即让农业的要素进城)和农业生态观进城(即乡村的生态系统)。未来城乡融合、‘新农人’返乡,可结合这两方面的理论架构定创业方向。”

“三农”问题,必须把农民放在第一位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那么,乡村有何良方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怎么理解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

       温铁军对《农村青年》记者表示:“如果继续走‘一产’的农业道路,恐怕没有太大的前景,年轻人也不会回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为我们指出了方法,如果我们在山水田林湖草综合系统开发上抓住创业条件,年轻人怎么会不愿意回来?”在温铁军看来,第一学习运用“两山”理论,把“两山”理论与空间生态资源的立体化开发作为努力的目标方向,才有业态创新的可能。

       第二,吸引市民下乡。温铁军表示:“现在有大量的市民愿意下乡,但是很难找到下乡的那个口子。”他向记者讲述了浙江安吉余村如何留住“绿”、迎来“青”的历程 ,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余村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在温铁军看来,第一,农业现代化是符合生态要求的,能够有效推行减碳,并通过立体循环农业来吸碳。在生态文明新的发展战略下,向着高质量的新发展方式转型。第二,“三农”问题,必须把农民放在第一位,把农民的现代化放在第一位。他强调,如果不把农民的现代化放在第一位,我们国家的现代农业就难以实现,如果不把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农村的现代化也是很难讨论的。从周边的经验看,日本、韩国的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是从社会文化领域起步入手,它所能提供的,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

       温铁军表示,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必须通过补短板、再平衡,开展乡村建设,全面贯彻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中央政府逆周期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基层政府夯实乡土基础的能力,才能应对危机、造福国民。乡土社会是一个自然资源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它承载着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多样性之间的有机整合,所以乡村振兴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载体。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理应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值班编辑: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