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来北京,那年那趟公交车

发布日期:2021-08-24 来源:

来北京,那年那趟公交车

原载于《农村青年》2021年第7期
文/何悦彤

记得十几年前的金秋,那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从北京站出来,望着对面一栋栋高楼大厦,看着一辆辆汽车从身边驶过,我有点恍惚——该怎么走,往左?往右?

站在广场上念叨着“男左女右”,那就往右走吧。从广场出来往右大概走了300米,看到好多人在排队上公交车,我也排在后面。轮到我上车了,售票员问我去哪?

“后沙峪。”

“不到。”

“你先上车吧,1元钱,坐到方庄东路,再换300路。你上了300路问师傅,再转车吧。”售票员说。

我给了售票员1元钱,她递给我一张票。我为自己往右走的选择沾沾自喜:看来天黑之前能到目的地。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售票员报站“方庄东路到站了”,接着朝我喊道:“换乘300路的在这下车。”这喊声也惊扰了正在低头阅读的人,记得当时在下车门处的座椅上,有位老爷爷缓缓抬起头看着我,还用手把眼镜往鼻梁下压了压,非常慈祥。他那深邃而又自信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我边朝着下车门处走,边向老人家微笑。来到门口处,我扶着门把手,脸转向老爷爷这边,看到他手中拿着的是《参考消息》。

下车后,我朝着300路公交站奔去。不远处有辆很高、很长的车正缓缓驶来——正是300路。我快速上车,接着投了1元硬币,兴奋地上到二层。这样的公交车,我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坐,心想真是开眼界了。它是双层,高大、长长的车体中间还有皮带连着。我坐在二层,望着夕阳下的北京景色,不由得想:多么繁华的城市呀,要是能在这儿待上几年该多好。明天的面试,我一定要准备充分,不能留下遗憾。

我的左边坐着一名中年妇女,我歪着头悄悄看她在干什么。只见她双手拿着A4纸打印的英语资料,右手握着笔还不时地在资料上勾画着。前排的小伙儿低着头看书,我伸长脖子,好奇小伙儿看的什么,原来是《青年文摘》。还有戴着耳机听音乐的乘客,因为声音较大,隐约能听到“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车上的乘客是流动的,虽然都是擦肩而过,但他们读书看报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

这时我才想起还没有询问售票员该在哪站下车换乘,我便匆匆跑下一层去问。

“您好,请问到后沙峪在哪里下车换乘?”

“什么,后沙峪,你坐反了。”

坐反了?我慌了,眼看太阳就快落山了。

“一会儿你在航天桥这站下车,走到马路对面坐300路,然后到三元桥下车,再倒916路。”售票员一边说一边把1元钱退给我。准备下车时,售票员再次提醒我乘车路线,还安慰我:“别担心,别着急。”

是我自己上错了车,还坐了十几站,再说“上车卖票”是天经地义的事,售票员却把钱退给我。虽然只是1元,但售票员的帮助却让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感到了关怀和温暖。

当我再次坐上300路公交车时,天已渐黑。

“您好,我到三元桥,快到站时请一定要提醒我。”这次担心坐过站,我一边嘱咐售票员,一边在一层中门靠窗的座位坐了下来。

在售票员的提醒下,我在三元桥站下了车,沿着售票员对我说的路线,很快找到了916路站牌。排队、上车。坐稳916路公交车后,我咨询售票员到火神营站的时间,并立刻给通知我面试的单位工作人员发了一条短信,告诉对方我大约几点到站。车上人不多,乘客有的靠在座椅上闭眼小憩,有的像我一样透过窗子向外观望。路两边像是树林,漆黑一片。

遐想着窗外的景色和今后在北京的生活,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下一站火神营。”售票员向乘客报站。

那时候,我的手机只有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我没有见过来接站的工作人员,还有些担心。

“火神营站到了。”我从车上下来,拿出手机正准备拔打电话,只见一位中年女士朝我招手,缓缓走来,笑得那么和蔼可亲。她走近我说:“车上就下来你一个,看来你就是我来接的人员了。你坐了一天的车,自己能找到这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单位的前台接待员,日常只是负责来客登记等工作。那天单位人事考虑到我刚从外地来,就想到让她陪我在旅馆住一宿......

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单位工作人员的关怀,件件暖心事坚定了我留在北京的决心。明天,我要好好发挥。

如今,北京已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公交车上读书看报的那一幕让我永远难忘。我时时用它提醒自己坚持学习,经常“充电”。还有陌生人对我的帮助,也让我无法忘怀,使我时刻记得尽一己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终审:李师东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

值班编辑:农村青年